身份不明的发言人
赵永刚(总裁、董事长兼执行董事)
苏少军(董事会秘书)
袁汉章(总精算师兼董事)
余斌(副总裁)
马欣(副总裁、太保健康董事长兼太保寿险董事)
苏刚(副总裁、首席投资官兼财务负责人)
身份不明的参会者
Joy Chen(瑞银证券)
[突然开始] 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64%,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0%,子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均高于监管要求且较去年有所提升。未来我们将根据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需要,保持合理的资本缓冲以抵御系统性风险。在新会计准则下,净利润对资本市场波动更为敏感,因此OPAT(营运利润)更能反映基础业务表现。剔除短期投资波动和重大一次性因素调整后,集团OPAT为199亿元,同比增长7.1%,其中太保寿险贡献150亿元,同比增长5%。
为提高股东分红的稳定性、可持续性和可预测性,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通过了分红政策提案,正式公布了我们的分红政策。该政策将分红与OPAT挂钩,同时考虑投资偿付能力的正向贡献。我们已完成2024财年每股1.08元现金红利的派发,同比增长5.9%,高于去年APAT的增速。未来我们将坚持稳健审慎经营,让股东持续分享公司增长。内含价值保持稳定增长,较去年末增长4.7%。
从构成来看,有效业务价值为2234亿元,同比增长4.9%;调整后净资产达3655亿元,较去年末增长4.6%。从EV变动驱动因素看,正向贡献主要来自EV预期回报、BEV(内含价值)和营运经验差异。今年上半年,我们努力履行"五大金融重点"责任。在科技保险方面,通过"科创保"服务了7.5万家企业,实现保费52亿元;我们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资金支持。
我们在科技领域的投资达到1197亿元。绿色保险实现快速增长,服务覆盖530万辆新能源汽车,绿色投资余额达2800亿元。在普惠保险方面,我们在全国240个城市推出重大疾病、长期护理和惠民保计划,提供4420亿元农业保险保障,覆盖小微企业的2700多笔国内外贸易交易。我们的太保家园已在9个城市开设10个社区,还拥有220多个实体长寿养老体验中心。
在数字金融方面,我们推出数字化"太保魔方",加速AI应用场景开发,并在CRM赋能、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推出AI解决方案。接下来让我们关注核心业务。寿险方面,我们推进"长航转型",加快渠道多元化,实施客户分层并优化产品结构。新业务价值(NBV)实现快速增长。其中,原保费收入达1935亿元,同比增长13.1%;新单保费增长28.7%,其中期缴保费增长42.5%;NBV增长32%,NBV边际提升0.4个百分点。
客户结构和业务质量也有所改善。中高端客户占比同比提升3.8个百分点。代理人渠道中,银行渠道高净值客户数量增长75%,超高净值客户增长85%。13个月继续率达96.6%,25个月继续率提升2.8个百分点至94.5%。代理人渠道方面,我们优化代理人分布,加强能力建设和数字化赋能,持续丰富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。我们聚焦重点区域,加速高质量招募,强化基础管理和代理人培训。
今年上半年总保费1370亿元,同比增长0.9%,变额产品占比逐步提升,PAL业务占期缴产品的51%。总人力企稳回升。上半年代理人总人力18.6万人,同比增长1.6%;新招募3.9万人,同比增长近20%;核心代理人首年保费(FYP)达7.3万元,同比增长201.2%。我们坚持价值型银保策略,优化产品供给,加强渠道建设,深化与股份制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合作,重点提升销售团队的生产力和专业性。
报告期内,银保渠道实现保费417亿元,同比增长82%,其中新单期缴保费88亿元,增长58%。该渠道NBV总计36亿元,增长156%。共有13家银行网点销售期缴业务,月均网点数增长70%,其中国有银行网点增长164%。产险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。我们坚持"防风险"优先,持续优化业务结构。保费收入1128亿元,同比增长0.9%,其中车险536亿元,增长2.8%;非车险598亿元,下降0.8%;综合成本率96.3%,下降0.8个百分点。
赔付率为69.5%,下降0.1个百分点;费用率26.8%,下降0.7个百分点。承保利润达35.5亿元,增长30.9%。车险保持稳健发展,我们加强渠道建设,实施业务质量精准管理。上半年车险综合成本率95.3%,下降1.8个百分点。我们持续深化新能源车业务,保费达106亿元,占车险总保费的19.8%,同比提升5.7个百分点。非车险方面,我们加大业务结构优化力度,推进风险减量体系,盈利能力持续改善。
上半年非车险综合成本率97.6%,剔除个人信用和保证保险影响后为94.8%,同比下降2.3个百分点。主要业务线中,健康险实现盈利反转,商业财产险承保利润进一步改善,农业保险、责任险和商业财产险保持稳健增长。资产管理方面,我们探索ALM新方法,开发了"净投资收益+"新模式。我们综合考虑多因素,建立统一平台和工具优化资产负债协调。
我们增强跨市场周期的ALM体系,集团AUM稳步增长。截至上半年末,AUM达3.8万亿元,较去年末增长6.5%。战略资产配置(SAA)保持稳定,债券占比75%,下降0.9个百分点;权益资产占比14.8%,上升0.3个百分点,其中股票和权益类基金占11.8%,上升0.6个百分点。基于宏观经济趋势判断,我们遵循"哑铃型"资产配置策略,继续配置长期国债,同时探索另类资产机会。
我们在SAA指导下实施纪律性和灵活性的战术资产配置(TAA),应对股市波动和利率下行的双重挑战。净投资收益率为1.7%,下降0.1个百分点,主要受市场利率下行影响。总投资收益率2.3%,综合投资收益率2.4%,分别下降0.4和0.6个百分点,主要因固定收益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。我们严格信用风险管理,主动拉长固收资产久期以降低再投资风险。债券及证券投资占比60.5%,上升2.4个百分点,其中国债、地方政府债和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占总投资资产的47.4%,久期12年,延长0.6年。
非公开融资工具的基础资产和项目分布在基建、通信、非银金融、房地产等领域,名义收益率4.1%,平均久期8.4年。展望未来,面对中国保险业机遇,我们将全面推进改革,持续强化价值创造能力,推进"健康、养老、国际化+AI"三大战略,继续向具有市场领导力和全球竞争力的顶级保险金融服务集团转型。我的汇报到此结束。谢谢。
好的,谢谢赵总。现在开始问答环节。首先是在线提问。现场参会者请先提问。提问前请说明所在机构及姓名,每人不超过两个问题。有请。
下午好,我来自第一财经。感谢提问机会。我有两个问题请教赵总:首先如何评价上半年业绩?其次,行业近期出台多项新政策如报行合一、动态定价利率等,同时宏观经济企稳,您如何看待这些宏观环境带来的机遇?
感谢提问。上半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,居民收入和内需改善。保险业新规聚焦风险防范和高质量发展。这些新规旨在回归保险本源,更好发挥主业功能。面对变化,太保持定力加速构建竞争优势,优化业务结构。如刚才所述,上半年总资产和收入持续增长,OPAT、净利润和EV稳步提升,业务基础更扎实,韧性增强。
具体有三个特点:一是持续推进转型,主业稳健增长。寿险聚焦价值创造,多渠道发展,产品供给和客户分层优化,NBV及边际持续改善,变额产品占比提升,代理人队伍企稳,核心代理人产能增长,银保渠道贡献提升。产险注重业务质量,加快风险减量,精细化管理,保费稳健增长,综合成本率改善,承保利润创新高,营运现金流达新高。资产管理优化固收策略和权益投资,把握港股机会对冲利率下行。
二是坚持创新,新引擎增长。通过"五大金融重点"推动高质量发展,如完善健康险覆盖范围,构建养老生态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,养老金管理中新年金业务快速增长,加速科技和绿色保险发展,推进数字化和大模型应用,用AI解决方案赋能业务降本增效。
三是夯实基础。完善资产负债匹配长效机制,加强集团协同提升客户经营,多保单客户增多,注重数字化消费者保护,子公司领先同业。同时强化合规风控体系,监控关键风险,尤其一线网点。优化KPI考核体系平衡发展与合规,加强人才队伍建设。这些是上半年发展的关键特征。未来我们将坚持稳健经营,追求高质量发展,通过创新培育新增长极,平衡规模与质量,持续为股东、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。谢谢。
现在继续现场提问。电话接入的参会者请按*1,提问前说明身份和机构,不超过两个问题。目前有现场提问。
谢谢。我来自国泰君安证券。两个问题:一是分红险业务,上半年占比达45%,推广策略是什么?面对动态定价利率新规,未来如何推进?二是AI+战略,已建成支持超千亿参数模型的基础设施,能否分享具体应用案例及业务影响?
感谢提问。关于分红险,2025年我们聚焦客户需求推进,上半年规模达107亿元。采取四大策略:一是全层级推动达成共识;二是分渠道分区域差异化,代理人渠道占比超50%,银保约25%,预计全年占比持续提升;三是区域差异化施策;四是配套财务、人力支持和KPI调整。新规短期带来挑战,但长期看分红险相对优势将更明显。太保将多措并举:优化变额产品供给,聚焦健康险多元化利润来源,把握中高端健康需求如长期护理,构建"产品+服务"综合解决方案;在利率下行背景下增配长期国债匹配负债。
关于AI+战略,2023年启动DITP计划,已取得基础设施成果:建成支持4000亿参数模型训练的算力平台,实现512卡GPU集群管理,集成DeepSEQ等基础模型。超3万员工和9万代理人使用AI应用,数字化劳动力相当于2700名员工。健康险理赔时效缩短至2分钟,AI教练使试点区域代理人新单保费提升21%,AI风控减损超1亿元。持续构建保险知识库和私有域大模型,聚焦核心场景打造太保专属大模型,通过迭代提升基础能力。"十五五"期间AI是三大战略之一,将聚焦六大领域重塑业务流程,覆盖AI全价值链和用户群。谢谢。
感谢回答。现在继续提问。
谢谢,华泰证券。祝贺业绩韧性。两个问题:一是寿险"2N"渠道策略,代理人超18万,银保渠道量价齐升,未来策略?二是火热的市场话题健康养老战略,当前进展和独特竞争力?
关于渠道策略,我们基于市场环境、客户需求和自身资源推出"代理人+银保+多元渠道"的2N策略。代理人渠道聚焦专业化数字赋能团队建设:人力企稳回升至18.6万,13/25个月留存率提升,核心代理人FYP增长12.7%,新增3.9万人素质提升,中高端客户占比提升3.8个百分点至27.3%。未来将优化团队结构,聚焦省会等重点城市、绩优代理人和高学历年轻人;更新基本法提升管理;加强数字化赋能销售转化。
银保渠道坚持价值导向,新单期缴88亿元增长58%,NBV36亿元增长156%,占寿险NBV近40%。合作伙伴结构优化,国有银行网点增长164%。未来将深化价值银保:优化区域布局聚焦长三角等;深化与股份制和国有银行合作;深化渠道运营共享增长;匹配产品资源,丰富变额产品,提供专属服务体系;运用数字化工具改善客户旅程和团队建设。
健康养老战略旨在反哺保险主业。例如养老社区:南京太保家园开业18个月即满住,参观者转化为长期保单超1500件;上海普陀社区同样成功。线上"太医管家"健康管理平台服务某高科技公司80%员工,提升续保粘性,目前覆盖超10万人。这些经验启示我们:十五五期间将健康养老作为核心战略构建生态,与保险主业协同。聚焦医养结合、医疗保险、长护险和二、三支柱养老金机遇;提升专业服务能力,聚焦城市中心轻资产养老社区和高质量解决方案;整合"预防-诊断-治疗-康复"全周期服务重塑客户旅程。太保正从保单赔付转向全生命周期健康伙伴,上半年每股EV首次突破60元。谢谢。
这两个问题实际相互关联,健康养老战略有效反哺保险主业。
欢迎下一个问题。
感谢机会。祝贺高基数下优异表现。我来自东吴证券王洁。两个问题:一是投资,市场波动大,对下半年宏观经济和股市看法?二是6月末净资产下降3.3%(较一季度收窄),原因及全年展望?
感谢提问。关于宏观和股市:国际地缘冲突和关税博弈带来不确定性;国内房地产调整、地方政府化债、投资增速放缓和通缩压力下,股市短期波动加大但中长期有机会。利率长期下行趋势下,高资质资产稀缺,再投资难度大。太保持续优化基于偿付能力的SAA,实施"哑铃型"配置:拉长债券久期,探索ABS/REITs,逐步提升权益包括非上市股权。权益投资聚焦高股息策略,拓展黄金、私募等新品种提升效能。
关于净资产:新会计准则下资产负债端使用不同折现率(负债端用即期曲线,资产端用50日均线),利率大幅波动时产生时间差,一季度尤为明显,二季度资产端估值改善使缺口收窄。随着利率波动降低,缺口将主要集中在一季度。保险是长期业务,ALM也是长期的,太保多年拉长资产久期,缺口有利,长期看利率对资产负债的影响可抵消,整体趋势稳定。谢谢。
谢谢机会。中海证券。两个问题:一是寿险NBV增长良好,全年趋势?会否更新经济假设?二是产险非车险综合成本率改善0.8个百分点,但个人信用保证保险拖累盈利,影响几何?如何应对巨灾损失?
关于NBV边际:可比口径下增幅不大,主因定价利率下行。太保更新了产品,传统险和分红险盈利良好,代理人传统险占比提升18个百分点,银保提升7个百分点,但银保趸交占比上升且渠道边际低于代理人,变额产品边际较低拖累整体。全年预计NBV稳健增长,边际平稳。经济假设将根据市场投资收益率动态评估。
关于产险:行业已清理个人信用保证业务,我们正在推进。该业务通过退保和综合成本率两方面影响业绩,非车险综合成本率被拖累2.8个百分点。截至7月末风险敞口已减少1/3,预计2026年底前消除影响。巨灾损失方面:2024年上半年主要因暴风雪影响2%(去年为0.5%)。我们加强巨灾预防:完善核保规则,动态调整风险敞口;优化风险查勘体系;利用AI预警;提升大案理赔效率。
谢谢。现在接听电话提问。
请按*0提问,说明身份和机构。现在接入瑞银证券Joe Chen。
下午好。祝贺超预期的OPAT表现。两个问题:一是上半年OPAT增长7.1%(Q2约30%),驱动因素?未来分红挂钩OPAT,2025年现金分红展望?二是综合投资收益率降至2.4%(波动大且低于同业),原因?股票投资余额增长11%但慢于同业,是新增较少吗?
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1%(Q2更快),主因利率环境改善负面收窄,把握港股等权益机会跑赢基准,叠加产险综合成本率改善和寿险企稳。全年将坚持资产负债匹配,提升业务质量。OPAT199亿元增长7.1%,主因产险承保利润改善和寿险负债成本下降,营运经验差异和产险承保是主要贡献。全年OPAT将稳健增长。分红将考虑OPAT和投资正向贡献,平滑年度分配。
综合收益率下降主因固收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,且去年基数高。太保探索ALM新模式,建立NII平台优化匹配,通过拉长久期、增强权益配置和另类资产应对利率下行。上半年净投资收益率仅降0.1个百分点。基于长期判断的SAA保持稳定,权益实施高股息策略,注重基本面和抗波动能力,过去10年总收益率4.7%居上市险企首位,综合收益率领先,处于行业中上游。谢谢。
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。广发证券刘琦。
谢谢。两个问题:一是上半年新增投资如港股配置?非标占比10%高于同业,再投资压力?二是新能源车险占比近20%,未来趋势及盈利性?会限制增速吗?追问:负债成本下降是新业务还是存量业务?
关于投资:在名义利率低位下,行业面临再投资压力。我们采取持有到期拉长久期;精选大行次级债;逐步提升权益配置;探索PE/黄金等另类资产。非标占比降至10%,主因信用风险上升和市场萎缩,我们将严控风险择优配置,目前风险可控。未来将通过久期管理、行业轮动、债务支持新兴产业和ESG投资提升跨周期能力。
关于新能源车险:上半年保费106亿元已盈利,但商用车风险较高(综合成本率超100%),乘用车低于100%,总体可控。下半年压力较大,因品牌差异大(300多款车型中99款超100%),电池成本占50%,年轻车主(如小米车主平均29岁)驾驶行为不同。策略上:成立新能源事业部深度合作车企(在新势力中份额16%领先);加强风险选择,如上海通过数据区分私家车和营运车;不设增速限制,通过"好车主"平台履行社会责任。
关于负债成本:定价利率从3.5%逐步降至2%等过程中,我们建立动态调整机制,五年累计降70BP。新业务平衡收益率已低于2.5%且持续下降,利率敏感性同业最优。今年7月新规将传统/分红险定价利率上限分别设为2%和1.75%,负债成本将进一步下降。
谢谢问答。我们还收集了中小投资者关于代理人策略、巨灾风控、产险展望和SAA/TAA的问题,多数已覆盖。会后将以文字回复未尽问题。感谢参与,再见。